尽管《雷霆特攻队》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连贯,角色的心理描写似乎更加深刻,然而,在这背后,却隐含着当前MCU电影所面临的难题,这让人既感到期待,又不禁感到失望。

反派无力

电影中的主要反派角色瓦伦蒂娜,仅是一位急于求成、极度自私的政府官员。她虽与主角们站在对立阵营,却未能对“超级英雄”们构成真正的威胁。关键时刻,她的手段和计谋显得不够高明,与传统上的强大反派相较,她更像是个小角色,根本无法对主角团队构成实质性的挑战。

这种安排让电影的反派角色显得不够突出,观众难以体验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正邪较量,让人感觉反派角色只是个配角,不能推动剧情向更紧张的方向演进,从而影响了电影的整体观赏性。

主角困境

电影尾声的高潮部分,叶莲娜和她的同伴们在遭遇那股强大的“哨兵”时,在战斗中屡屡受挫,未能取得胜利。“哨兵”的力量异常强大,相比之下,主角团显得十分弱小,整场战斗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。这一幕不仅让主角们的光辉略显暗淡,也让观众对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产生了疑问。

面对那股强大的敌人,主角团显得力不从心,这也暴露了电影在剧情安排上的不足。本应成为剧情高潮的战斗,却变成了主角团的受难演出,让观众感到颇为不畅快。

叙事对比

与年初备受批评的《美国队长4》相较,《雷霆特攻队》在故事叙述上更为顺畅,对角色内心的刻画也更为细致且深刻。《美国队长4》在展现角色成长和国际政治方面,显得过于幼稚,而《雷霆特攻队》在这些方面似乎表现得更为出色。

这种对比鲜明地暴露了《美国队长4》的失利,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,即《雷霆特攻队》所谓的优势是否仅是表面现象,它是否真正从本质上解决了漫威电影宇宙(MCU)电影存在的问题?

创作策略

《雷霆特攻队》的制作团队采用了更为简便的电影制作方法。影片中的主角无需肩负起类似美国队长那样的使命,去调和社会矛盾,因此没有历史背景的束缚,使得创作过程更加轻松。至于配角,团队直接利用演员已有的经典角色背景,从而免去了细致刻画的工作。

这种做法虽能节省时间和精力,却导致电影创新不足,角色形象单薄,仿佛只是将现成的元素简单拼凑,难以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。

角色特色缺失

电影中,有些角色源自前苏联,但他们的生活创伤却与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创伤叙事相似,缺少了社会和历史背景的独特性。这些角色的创伤经历要么是中年时理想破灭,要么是童年缺少父母的关爱,整体上显得模式化且缺乏个性。

“哨兵”这一关键角色,在影片中未能充分展现其内心的矛盾与空乏,其个性特征不够鲜明,容易被其他类似的美式虚无主义形象所取代。因此,这一角色丧失了其独特的吸引力,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。

创作态度差异

在探讨边缘英雄题材时,《银河护卫队》的创作者并未将重点放在创伤叙事上,却成功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。尽管星爵有着童年的伤痛,但影片更侧重于展现他与团队成员间的日常逗趣互动,这使得每个角色都拥有了鲜明的个性和真实感。

《雷霆特攻队》不幸陷入了创伤叙事的固定模式,这暴露了制作团队对于角色是否真正关心的疑问。这样的对比使得《雷霆特攻队》在角色塑造方面的缺陷更加明显。

大家对《雷霆特攻队*》有何高见,如何能让其在角色塑造和创作方面达到新的高度?期待大家的点赞、转发,并欢迎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进行交流!